图片

    天气热的时候,那些落地灯可能会烫伤你

    时间:2023-10-11 03:33

近日,一则街头挂满落地灯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。消息称,有人拿着红外线测温枪到街上随机测试,发现落地灯的温度甚至可​​以达到177.8℃,令人震惊。受惊。

上海近期持续高温。各个公园、广场的落地灯会不会烫伤人?昨天,记者前往外滩、人民广场、南京东路和中山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区域,用万能测温仪进行实际测量发现,高温下,分布在广场中心的落地灯广场上、公园路边都太热了。最热的温度甚至可​​以熔化温度计的塑料背面。

塑料温度计表面熔化

昨天17时44分,汉口路与浙江中路交叉口一处花坛周围的落地灯全部打开。由于落地灯表面倾斜,记者在测温时必须用手握住温度计才能稳定。但不到5秒,原本很容易滑落的温度计竟然牢牢地粘在了落地灯的表面。一分钟后,当记者想要取下体温计时,看到体温计的塑料背面已经开始慢慢融化,整个体温计轻松地“连接”到了落地灯上。摘下温度计后,记者发现,此时显示面板上的温度已经飙升至53℃,而当时室外温度为34℃。

18时19分,外滩所有落地灯全部亮起。记者随机选择了几个地点进行测量。温度计显示46°C-48°C。当他用手轻轻触碰落地灯表面时,感觉很烫。

20时57分,室外气温30℃。记者来到刚刚推出夜间公园模式的中山公园。逛了一圈后,他选择了一座钟形建筑旁边最亮的落地灯来测量温度。短短半分钟,体温计从31℃飙升至46℃。同样升温过快的还有草坪上设置的柱状落地灯。记者将温度计放在落地灯表面。不到2分钟,温度就达到了 47℃。除了温度较高之外,中山公园落地灯的亮度也比其他地方更加刺眼。

不过,记者这次使用的是普通的空气检测温度计进行测试。与网友提到的红外测温枪相比,温度可能会低一些,但差别不会太大。

管理加强维护

据了解,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落地灯主要分为两种:LED灯和卤素灯。 LED灯属于冷光灯。它们工作时一般积聚的热量较少,因此温度不高,但散热要求较高,埋在地下时需要很好地散热。卤素灯是热源灯。一旦它们开始工作,落地灯的表面就会产生热量。

记者咨询了该市市容、安监等部门。相关人员核实后表示,目前还没有关于落地灯标准的官方文件。

对于落地灯在炎热天气下经常出现40℃的情况,电工范师傅解释说,上海连日来持续高温,落地灯表面温度高与天气密不可分。 “而且落地灯安装在全封闭的环境中,散热很慢,所以手烫是正常的。”

中山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坦言,“公园内部主要安装的是热光源的卤素灯,晚上打开时又热又刺眼,而公园外环则多是冷光源的LED灯。”光源。虽然公园内部大部分都是热光源,但是在安装落地灯的时候,我们会选择将落地灯的功率控制在100瓦以内,以达到亮度和危险系数之间的平衡,同时设置落地灯设有漏电开关,杜绝漏电隐患。”

另外,人流量较大的人民广场主要使用泛光灯。广场办公室主任表示,人民广场的落地灯全部是LED灯,并有专人定期维护。 “我们还在落地灯下面设计了水泥底座,基本上不会漏电,也不会烫手。”

在这次测温作业中,记者测量了几盏落地灯。虽然温度没有飙升到100℃,但实际温度确实“烫手”。因此,大热天带孩子出去玩的家长需要特别注意。

皮肤科医生表示,当孩子触摸热物体时,他们的反应不够快,无法将手移开。 6岁以下儿童皮肤娇嫩,在40℃以上的温度下很容易引起皮肤潮红。一些皮肤敏感的儿童也可能会出现水泡。

[高温下]

终点站空调未开,乘客热得“逃”出车厢

按照规定,空调应在出发前5分钟打开。有些公交线路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点。

高温下,候车的公交车没有打开空调,乘客们只好在车外等候,不由得抱怨起来。这是记者昨天下午走访48路、76路公交总站时发现的情况。事实上,运管处有规定,盛夏时节,终点站公交车发车前5分钟必须打开空调。今年以来,这一规定在部分线路上的执行力度似乎有所减弱。不过,记者也发现,如果航站楼车辆需要保持空调开启状态,则无法关闭车辆,驾驶员必须留在车内,这也会给驾驶员带来不便。这个问题需要妥善解决。

乘客:空调没开,太热了

“车里太热了,所以我还是在车外等。最近48路就是这样,航站楼没有空调。”昨日下午1时许,48路西区终点站一位老人说道,当时记者手中的体温计显示为39℃。记者走进车内时,前排仅坐着一名老年乘客。他满头大汗。他一边用毛巾擦汗,一边抱怨“空调还没开,太热了”。

五分钟后,发车时间到了,司机上车,打开空调。然而,两位老年乘客早已满头大汗。

记者询问司机为何不提前打开空调,让乘客先降温。司机表示,如果打开空调,车辆就无法关闭,车钥匙也无法拔出。如果司机想利用这短暂的间隙到达,如果去休息室做一些紧急的事情,比如吃饭、上厕所等,车厢内确实会存在安全隐患。 “我会尽量在出发前两三分钟进车,打开空调,没有问题。”

记者来到76路凯旋路终点站。还有更多的乘客不愿意上车厢。 “我刚从马车里逃出来,里面没有空调,太热了。”一位女乘客说道。

运营商:尽力满足旅客需求

不少球队透露,夏天要执行“出发前5分钟打开空调的要求”。 48路司机说:“以前,终点站有检票员,他们会在车内看守,直到司机上来,这样空调才能一直开着。现在,检票员已经取消了。”在很多线路上,这也带来了这方面服务的改进。来得很糟糕。”

对于关闭空调的问题,有乘客认为,运营商是为了节省燃油。据了解,由于夏季用油特点,公司管理部门加大了用油量。基本上没有为了省油而不开空调的情况。但有些运营单位对车队也有要求:汽车到达航站楼停放时间超过3分钟,必须关闭空调、关闭发动机,以免车辆行驶时损坏发动机。空转,影响使用寿命。

不过,运营商对于满足乘客需求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。昨天,第三公交公司负责人表示,高温期间线路调度员将通过合理调整车辆发车间隔,尽力满足乘客需求。

“高峰时段,司机会在开车前提前5分钟打开空调,让排队等候的乘客避暑。这是我们的承诺,781、786、985等线路都做得很好。 ”浦东商南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。

如果你要在大热天看病,不妨尝试一下“错峰问诊”

许多综合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在1万人次以上。医院推出了提高效率的新措施。

连日来高温,市卫生信息中心统计及各大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,中山医院、仁济医院、龙华医院、新华医院、市第一医院、市第六医院、华山医院、市第九医院、瑞金医院、曙光医院 市内10家医院等10余家综合医院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万人次。记者走访多家儿科医院发现,不少医院采取了网上预约、延迟门诊等方式,提高就医效率。

昨天上午,儿科医院门诊部窗前排起了长队,输液大厅也挤满了人。 11点左右,因孩子发烧赶到上海儿童医院的张先生说:“一楼大厅设置了便民措施,提供常规临床前检查服务。平时奔波于各个诊所很耗时,但今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。”据了解,这是医院为了缩短孩子和家长的无效等待时间而推出的一项“预诊检测”便民措施。孩子可以在等待治疗的同时完成相关检查,看到诊断结果。医生直接出结果,平均无效等待时间减少约30分钟。

儿科医院还采取了“早起”“晚起”措施:提前半小时上班、推迟下班时间、缩短白班医生午休时间、夜诊室工作时间移半小时等。早些时候。

夏季高温季节是儿童医院最繁忙的时期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门急诊总量基本维持在每天6000人次左右。然而记者昨天发现,无论是挂号窗口还是候诊区,都没有往年那样人潮拥挤。

据了解,为缓解夏季就诊高峰集中,儿童医疗中心开设了近20个延迟特病门诊,包括中耳炎、牙髓病、弱视、营养不良、过敏性皮肤病等。门诊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7:00至20:30。儿童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错开就诊时间:“延迟门诊有效分流了白天集中、拥挤的患者,这段时间的就诊人数要少得多。一些专科门诊白天很难找到甚至可以随时参观。你看,医疗环境比较舒适,停车也方便。”

百百安全网提醒:高温天气将对人体健康、交通、用水、用电等产生严重影响,为了人身安全,市民应尽量避免外出,尤其是中午。外出时最好准备遮阳伞。并做好防暑降温准备。



当月知识谷 | ©All Rights Reserved.